作者: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浏览:141次
更新时间:2022.06.25
心内膜炎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腔内膜和瓣膜炎症。此内膜称为心内膜。
通常由感染引起。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进入血液,附着在心脏的受损区域。增加患心内膜炎几率的因素包括人造心脏瓣膜、心脏瓣膜损伤或其他心脏缺陷。
未经及时治疗的心内膜炎可能损害或破坏心脏瓣膜。心内膜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当细菌或其他病菌进入血液并移动到心脏时,就会发生心内膜炎。然后病菌粘附在受损心脏瓣膜或受损心脏组织上。
心内膜炎的症状因人而异。心内膜炎可能缓慢发展或突发。这取决于引起感染的细菌类型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心脏问题。
心内膜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不常见的心内膜炎症状包括:
如果您出现心内膜炎的症状,请尽快就医,尤其是当您还有先天性心脏缺陷或心内膜炎病史时。不太严重的医疗状况也可能会引起类似的体征和症状。需要由医务人员恰当评估后才能确诊。
如果您已确诊心内膜炎且出现以下任何症状,请告知医务人员。这些症状可能意味着感染加重:
心内膜炎通常由细菌、真菌或其他病菌感染所引起。病菌进入血液并到达心脏。病菌会粘附于受损的心脏瓣膜或心脏组织。
免疫系统通常会消灭进入血液的任何有害细菌。但在某些情况下,皮肤上或口腔、咽喉或肠道中的细菌也许会进入血液,从而引起心内膜炎。
许多不同因素都可能导致病菌进入血液,引发心内膜炎。心脏瓣膜存在缺陷、病变或受损都可能增加出现该医疗状况的风险。但心内膜炎也可能发生于没有心脏瓣膜问题的人群中。
心内膜炎的风险因素包括:
如果您有患心内膜炎的风险,请告知您的医务人员。您可以向美国心脏协会申请一张心内膜炎卡片放在钱包内。向所在地的地方分会查询,或者从协会网站上打印卡片。
典型的心脏有两个上心腔和两个下心腔。上心腔(即右心房和左心房)用于接收输入的血液。下心腔(即左心室和右心室)用于将血液泵出心脏。心脏瓣膜保持让血液向正确方向流动,是心腔开口(对于三尖瓣和二尖瓣)和出口(对于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的闸门。
发生心内膜炎时,由病菌和细胞碎片组成的不规则生长物在心脏中形成团块。这些团块称为赘生物。赘生物可能脱落并移动至脑部、肺部、肾脏和其他器官,也可能移动至手臂和腿部。
心内膜炎的并发症可能包括:
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预防心内膜炎:
某些牙科和医疗程序可能会使细菌进入血液。
如果您有患心内膜炎的高风险,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建议,您应在接受任何牙科治疗前一小时服用抗生素。
如果您有以下情况,则您有患心内膜炎的高风险,并且需要在接受牙科治疗前服用抗生素:
如果您患有心内膜炎或任何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请向牙医和其他医务人员咨询相关风险以及是否需要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在诊断心内膜炎时,医务人员会进行体格检查并询问关于您的病史和症状的问题。可通过检查来帮助确诊或排除心内膜炎。
用于辅助诊断心内膜炎的检查包括:
超声心动图。此项检查利用声波生成心脏跳动的图像。此项检查可显示心腔和瓣膜的工作情况,还可显示心脏的结构。医务人员可能会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超声心动图来帮助诊断心内膜炎。
进行标准(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时,会在胸前移动一个棒状设备(换能器)。设备向心脏发出声波,并记录返回波。
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医生会将连有换能器的软管顺着患者的咽喉部向下插入食管(连接口腔与胃部的管道)。与标准超声心动图检查相比,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以提供更为详尽的心脏图像。
抗生素已被成功用于治疗很多心内膜炎患者。有时可能需要借助手术修复或替换受损的心脏瓣膜,并清除任何残留的感染迹象。
您接受的药物类型取决于引起心内膜炎的原因。
IV 高剂量的抗生素可治疗细菌引起的心内膜炎。如果您通过 IV 接受抗生素治疗,通常需住院一周或更长时间,以便医务人员确定治疗是否有效。
发热和严重症状消退后,您就能出院。部分患者将在医务人员诊室就诊时或接受家庭治疗时继续通过 IV 接受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给药时间通常长达数周。
如果心内膜炎由真菌感染所引起,医生会给您开抗真菌药物。有些人需要终生服用抗真菌药片以防止心内膜炎复发。
可能需要进行心脏瓣膜手术来治疗持续性心内膜炎感染或置换受损的瓣膜。真菌感染引起的心内膜炎有时需通过手术治疗。
根据您的具体病情,医务人员可能会建议心脏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心脏瓣膜置换使用机械瓣膜或者由牛、猪或人心脏组织制成的瓣膜(生物组织瓣膜)。
您首先需要看的医务人员很可能是您的初级保健医生或急诊室医生。您可能会被转诊给在心脏病诊断和治疗方面训练有素的内科或外科医生(心脏科医生)。
以下步骤可以帮您做好就诊准备:
就诊前写下您可能想到的任何问题,这也重要。对于心内膜炎,您可能想要向医务人员咨询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
医务人员可能会问一些问题,包括:
邮箱:imc-xcb@000516.cn
邮编:710100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西太路777号
备案号:陕ICP备18005307号-1
Copyright ©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版权所有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微官网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订阅号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