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浏览:155次
更新时间:2022.02.08
当在怀孕第 20 周和第 37 周之间有规律的宫缩导致宫颈扩张时,就会发生未足月分娩。
未足月分娩可导致早产。早产发生得越早,对婴儿的健康风险就越大。许多早产婴儿(早产儿)需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特殊护理。早产儿也可能有长期的精神和身体残障。
未足月分娩的具体原因往往不清楚。某些风险因素可能增加发生未足月分娩的几率,但未足月分娩也可能发生在没有已知风险因素的孕妇身上。
未足月分娩的体征和症状包括:
如果您出现了这些体征或症状,或是对自己的感受有所担心,请立即咨询您的医疗护理提供者。不要担心把假分娩当成真分娩。如果只是虚惊一场,大家都会很高兴。
未足月分娩会影响任何怀孕。然而,许多因素与增加未足月分娩的风险有关,包括:
未足月分娩的并发症包括分娩早产儿。这可能给您的宝宝带来很多健康问题,比如低出生体重、呼吸困难、器官发育不全和视力问题。早产儿童患脑瘫、学习障碍和行为问题的风险也更高。
您可能无法防止未足月分娩,但您可以做很多事情来促进健康的足月妊娠。例如:
如果医务人员确定您未足月分娩的风险增加,可能会建议采取额外措施来降低风险。
医生将检查您的病史和导致未足月分娩的风险因素,并评估您的体征和症状。如果您正在经历定期的子宫收缩,并且子宫颈在怀孕 37 周之前已经开始软化、变薄和张开(扩张),则可能会被诊断为未足月分娩。
诊断未足月分娩的检查和手术包括:
一旦进入分娩状态,没有任何药物或外科手术可以停止分娩(除了暂时性的)。但是,您的医生可能会推荐以下药物:
皮质类固醇。皮质类固醇有助于促进宝宝的肺成熟。如果您处于 23 周到 34 周之间,且医生认为您在未来一到七天内分娩风险增加,他可能会建议您使用皮质类固醇。如果您在 34 周到 37 周之间有分娩风险,医生也可能建议您使用类固醇。
如果您怀孕少于 34 周,有可能在 7 天内分娩,并且您之前服用皮质类固醇的疗程超过 14 天,那么您可能需要重复服用皮质类固醇。
宫缩缓解剂。医疗保健提供者可能会给您一种叫做宫缩缓解剂的药物暂时减缓反复宫缩。可以使用 48 小时的宫缩缓解剂来延缓未足月分娩,让皮质类固醇发挥最大的作用,或者将您送到可以为早产儿提供专门护理的医院(如果必要的话)。
宫缩缓解剂不能解决未足月分娩的根本原因,且总体上也没有显示出能改善婴儿的治疗效果。如果您有某些疾病,比如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您的医疗保健提供者不会推荐使用宫锁缓解剂。
如果您没有住院,您可能需要安排每周或更频繁的拜访您的医疗保健提供者,以便他或她可以监测未足月分娩的体征和症状。
如果您由于宫颈短而有未足月分娩的风险,医生可能会建议实施一种手术操作,即宫颈环扎。手术操作过程中,会用强力缝线缝合宫颈。一般来说,会在怀孕满 36 周后拆除缝线。必要时,可能提前拆线。
如果您怀孕不到 24 周、有早产史,并且超声波检查显示宫颈打开或宫颈长度小于 25 毫米,则可能建议您进行宫颈环扎。
如果您有早产史,医疗保健提供者可能会建议您每周注射一种叫做己酸羟孕酮的激素黄体酮,从孕中期开始一直持续到孕 37 周。
此外,您的医疗保健提供者可能会提供黄体酮供您插入阴道,作为预防早产的措施。如果您在孕 24 周前被诊断出宫颈过短,您的医疗保健提供者可能会建议您使用黄体酮,直至孕 37 周。
最近的研究表明,对于一些高风险女性来说,阴道黄体酮在预防早产方面和宫颈环扎效果相同。药物治疗的优点是不需要手术或麻醉。医生可能会为您提供药物代替宫颈环扎。
如果您有未足月分娩或早产史,就有再次发生未足月分娩的风险。请与您的医疗保健提供者一起努力,控制任何风险因素,并应对早期警示体征和症状。
早产宫缩可能是假性宫缩,虽然很常见,但并不一定意味着您的子宫颈将开始打开。如果您认为发生了可能是未足月分娩症状的宫缩,请尝试行走、放松或改变姿势。这可能会阻止假性宫缩。但是,如果您真的要发生未足月分娩,宫缩将会继续。
卧床休息尚未被证明可以降低未足月分娩的风险。卧床休息会导致血凝块、负性情绪和肌无力。
如果您有未足月分娩或早产的风险,您可能会感到害怕或担心胎儿。如果您有未足月分娩或早产的病史,可能更加担心。向健康护理人员咨询有关放松和保持镇静的健康方法。
如果您发现任何未足月分娩体征或症状,请立即与您的医疗保健提供者联系。根据情况不同,您可能需要立即就医。
以下信息可以帮助您做好就诊准备,并了解您的初级保健提供者可能会做什么。
在就诊前,您可能想要:
以下是要向医务人员咨询的关于未足月分娩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果就诊期间您想起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医务人员可能会询问您一些问题,包括:
未足月分娩会给您的宝宝带来重大风险。配合医务人员以了解您的诊断情况并提升获得健康结果的几率。
邮箱:imc-xcb@000516.cn
邮编:710100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西太路777号
备案号:陕ICP备18005307号-1
Copyright ©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版权所有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微官网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订阅号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服务号